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小麦条锈病等穗期多发病虫害防治技术

    信息发布者:sdnyme
    2017-06-01 14:21:22   转载

    4月下旬以来,我省小麦陆续进入抽穗灌浆期,小麦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。小麦穗期是病虫害多发的时期,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、纹枯病、蚜虫、吸浆虫等病虫害陆续进入盛发期。据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测报网监测,今年越冬菌量大,加之冷凉降雨天气的影响,我省小麦赤霉病、锈病等病害存在大发生的可能,及时防治重大病虫害对保证小麦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       在这几种小麦穂期多发的病虫害中,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流传播性病害,可以大规模跨区域流行。目前,我省许多地区不断发现小麦条锈病,菏泽、临沂等地呈现扩散流行态势。大部分地区虽呈点片发生,但由于外来菌源导致的发病中心分散,增加了防治难度。小麦条锈病传播快、爆发性强,危害大,一旦防治不及时,极易爆发流行,导致大幅度减产甚至绝产。
       小麦条锈病症状识别
       小麦条锈病以侵染叶片为主,有时也侵染叶鞘、茎杆和麦穗。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条锈病初侵染主要见于小麦旗叶和倒二叶。叶片上初为褪绿斑,后长出鲜黄色虚线状的粉疱(夏孢子堆)。夏孢子堆鲜黄色、黄色或橘黄色,成株期沿叶脉排列成行,破裂后散出粉状夏孢子,随风传播。温度升高后,变为黑色疱斑(冬孢子堆)。
       小麦条锈病防治要点
      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要带药侦查、发现一点、防治一片,及时封锁控制发病中心。药剂可选用每亩1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10克、或12.5%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克、或250g/mL丙环唑乳油40毫升,兑水60公斤,均匀喷雾。也可以选用戊唑醇、己唑醇、粉唑醇等药剂。
       小麦穂期其它多发病虫害的防治要点
       小麦赤霉病: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是小麦齐穗至初花期。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遇有阴雨、结露或者多雾天气且持续2天以上时,要抓住小麦扬花初期的关键时期主动施药预防,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;对高危地区的高感品种,首次施药时间可提前至破口抽穗期。或者在小麦抽穗达到70%、小穗护颖未张开前,进行首次喷药预防,并在小麦扬花期再次喷药。药剂可选用25%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50g、25%咪鲜胺乳油每亩15g、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g或者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亩用100克,兑水后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。如果施药后3~6小时内遇雨,雨后应及时补治。如遇连阴天气,应赶在下雨前施药。如雨前未及施药,应在雨停麦穗稍晾干时抓紧补喷。
       小麦白粉病:选用25%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8-37克/亩、40%腈菌唑可湿性粉剂4-6克/亩。兑水30-40kg,均匀喷雾。
       小麦纹枯病:选用5%井冈霉素水剂150-170ml/亩、30%苯醚甲环唑·丙环唑乳油13-26ml/亩。兑水30-40kg,茎基部喷雾。
       小麦蚜虫:每亩用25%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克、或70%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克、或25%吡蚜酮16-20克/亩,兑水均匀喷雾,间隔7-10天,视虫情连喷1-3次。
       小麦吸浆虫: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的成虫发生盛期,亩用5%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11克兑水喷雾;
       针对小麦穗期病虫害发生种类多,为害集中的特点,我省当前小麦病虫害的防治,应重点针对小麦锈病、白粉病、赤霉病和小麦蚜虫,进行统一防治。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、吡蚜酮或啶虫脒;杀菌剂可选用三唑酮或多菌灵;叶面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。各地要根据当地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种类,因地制宜,对症下药,采取适合当地的防治措施。

    【字体:  】【打印】【关闭此页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