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清明过后不宜再“春捂” 别捂出“春火”了

    信息发布者:sdnyme
    2017-06-01 14:18:30   转载

    春季是我国气候中冷暖交替、气候多变的时节,所以自古就有“春捂秋冻”之说,这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养生之道。

    春日里,由于冬天的“惯性”所致,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,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,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,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,否则,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疾病。

    但“春捂”须有一定限度,如果还如冬天般里三层外三层,就会超过身体的耐热限度,体温调节中枢变得无法适应。春季空气湿度较大,如果“捂”过了头,还容易诱发中暑,招惹“春火”。

    因为“捂”导致孩子生病,医学上叫“捂热综合征”,又叫“蒙被综合征”,这种疾病一般多发于寒冷季节。但是春天仍然出现此类患儿,这种疾病多与过度“春捂”和家长疏忽照顾有关,捂热过度会导致孩子高热、缺氧、抽搐、昏迷,呼吸循环衰竭等严重后果。如果处理不及时,甚至导致婴儿在短时间内死亡。

    清明是一个节点,过了清明就不宜再进行“春捂”,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比较快的孩子,如果还进行过度的“春捂”只会引发“春火”。

    春季人体肝气当令,整整一冬蓄积在体内的阳气随着春暖转为向外生发,如果体内蓄积的阳气过多,会化成热邪外攻,诱发鼻腔、牙龈、呼吸道、皮肤等出血,如果平常就肝阳过盛的人,不仅会感冒、咳嗽、哮喘,还会引发头痛晕眩、目赤眼花,甚至中风等疾患。

    所以春天既要防寒,也要抑“春火”,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